文/李偉任醫師

28750.jpg  

最近門診有觀察到,好多足踝扭傷的患者,可能是年輕人熱血運動受傷,也可能是車禍,也有上下樓梯扭傷的患者。

足踝扭傷,首先要注意的是剛受傷的判斷與處理,處理妥當後,應接受完善的治療,很多患者因為沒治療完全,而造成往後的反覆復發與受傷。

以下讓我們來談談足踝扭傷!

 

 

足踝扭傷之原因

     踝關節內外側都有韌帶包覆連結,以維持穩定,內側由三角韌帶構成,形成比較粗厚的韌帶,外側則由三條韌帶構成,分別是前距腓骨韌帶、跟腓骨韌帶與後距腓骨韌帶。因為外側韌帶沒有內側韌帶來的強壯,所以當腳掌向下而足踝內翻時,就容易傷到足踝外側韌帶,造成韌帶的拉扯斷裂。

Plate4911.jpg

Plate4912.jpg  

     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,足踝關節扭傷是最常見的運動傷害,估計約佔所有運動傷害的 40%。其中約 55%足踝關節扭傷者未尋求專業的治療,扭傷往往被低估。所以足踝關節扭傷後遺症可能持續 6 週至 18 個月之久。

 

受傷等級及症狀

      依受傷的程度區分以前距腓韌帶最常受到傷害,其次是跟腓骨韌帶,後距腓骨韌帶很少因足踝單純扭傷而受到傷害斷裂,除非受傷嚴重到達足踝脫臼程度。足踝外側韌帶受傷的程度分級,可依前拉測試與內翻測試分成三級:

第一級扭傷:

      足踝韌帶輕微創傷,韌帶未發生裂傷,前拉及內翻測試均穩定,只有前距腓韌帶的部份損傷。其症狀為輕微的紅腫及觸痛,仍然能承受身體體重行走。

第二級扭傷:

      足踝韌帶中度創傷或撕裂,部份韌帶已發生裂傷,前拉測試不穩定,而內翻測試穩定,表示前距腓韌帶斷裂。其症狀為較重的紅腫及觸痛,仍然能承受身體體重行走,但比較疼痛。

第三級扭傷:

      足踝韌帶嚴重創傷或撕裂,韌帶完全斷裂,前拉及內翻測試均不穩定,表示前距腓韌帶完全斷裂且合併部分跟腓骨韌帶受傷。其症狀為嚴重的紅腫及觸痛,不能承受身體體重行走。

 

急性期處理方式

      急性期的治療,若沒有合併外露傷口,先採取保守療法,最重要的步驟是 PRICE 五步驟:

P(Protection,保護)

受傷的肢體以支架或充氣式護套、石膏包紮保護,以免再受到碰撞,暫時不要踏地負重,可持柺杖幫助行走。

R(Rest,休息)

受傷的部位踝關節需要充分的休息。

I(Ice,冰敷)

受傷的踝關節以冰敷治療,在受傷後 48 小時內進行,每次冰敷時間約 20 分鐘,每次間隔 3 小時,冰敷可使血管收縮,減少踝關節的腫脹疼痛,受傷後及早冰敷可明顯減少腫脹,復原時間也可縮短。

C(Compression,壓迫)

受傷的足踝關節以彈性繃帶包紮,使出血腫脹減少,執行此種處理時須注意包紮的力道與鬆緊程度,絕對不可因包紮過緊而影響到下肢的循環。

E(Elevation,抬高)

受傷的肢體應抬高,此種處理是要減少足踝的腫脹,應抬高至心臟部位以上。 

 

西醫治療方式

      若X光片證實骨折或者臨床檢查結果高度懷疑有骨折時,應該轉介給骨科醫師做後續處理。若是單純的急性外踝韌帶扭傷,則依照上述的分類進行治療。

      第一度的傷害可遵行PRICE的原則,也就是保護(protection),休息(rest),48小時內以每2-3小時一次的頻率冰敷(ice packing)、每次約20分鐘,以彈性繃帶壓迫(compression),並且抬高(elevation) 到比心臟高約15-25公分的位置。

      若為第二度的傷害,除遵行PRICE的原則外,還需要以護具來固定;此外,貼紮治療也可以幫忙固定受傷的踝關節,利用1.5吋的白色貼布以八字貼法和鎖跟貼法固定關節;另外,病患應使用腋下柺杖行走,直到踝關節在承重行走時不會疼痛。

      第三度的傷害處理目前尚未有定論,有學者建議,如為特定的運動選手,應實施立即性的手術治療,但對一般民眾可先用保守性療法,若之後仍有不穩定的現象再考慮開刀。保守性療法是利用石膏固定六週,拿掉石膏後繼續使用護具六星期,共計12週,然後給予物理治療,改善關節活動及加強肌力,大約在受傷後3至6個月可以恢復到受傷前韌帶的最大強度。

      在亞急性期時,不痛的關節活動角度逐漸增加,但尚未達到正常的角度,此外,局部的紅會消失,但可能仍有些許的腫脹,通常不會有更多的關節滲液出現。在這個階段可以使用冷熱交替的水療 (whirpool) 來促進關節滲液的吸收,方法是先將患部浸在攝氏38-40度的熱水中,在不痛的範圍內活動5分鐘、立刻改浸在攝氏10-16度冷水中1-2分鐘,再回到熱水中活動,如此冷熱交替各做5次。最後一次須浸在熱水中,完畢後將患部抬高,活動5分鐘,然後以彈性繃帶固定。每天做2-3次週期。此外,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儘早活動,一開始先從背屈和蹠屈開始,但不要使受傷的韌帶受到拉扯,接著進展到在不承重的情況下,進行多方向且不引起疼痛的關節活動,例如用腳寫ㄅㄆㄇㄈ或ABCD等字母的活動。或也可利用wobble board或ankle disk來進行關節活動,並且試著開始部份承重之活動。另外也可以在疼痛忍受範圍內加上等長的運動訓練,但行走時仍要以輔具或貼紮保護關節,並使用柺杖、直到病人可以不用代償的方式無痛行走。此外,不論承重能力如何,都應在48-72小時後開始伸展阿基里氏腱,以免縮短變緊。

      當患者可以使用正常步態行走、並且在承重時不覺疼痛時,就進入了積極復健期,此時的重點為恢復受傷前的關節活動度及肌力,並且加強本體感覺的訓練。本體感覺的訓練可藉wobble board 或者ankle disk來幫忙,訓練時一腳站在器材上並調整重心,使其邊緣可以連續著地,隨訓練的進步而增加板子的高度及患側的承重,但訓練蹠側彎曲和內翻的關節活動度時要特別小心,以免再度受傷。肌力訓練由等長運動開始,接著進展到等張運動,最後是等速運動,阻力由低到高,姿勢則由中立姿勢或背曲逐漸進步到蹠曲和內翻,循序漸進。在肌力訓練方面,特別強調腓肌的訓練,因為它和踝關節的反覆性受傷及不穩定有關, 而且強壯的腓肌可以預防再次受傷。

3-44.jpg  

      接下來是功能訓練,當步行一定的距離不會引起疼痛或不適時,可以試著以步行完成一半的距離,而另ㄧ半以慢跑完成;接下來可嘗試往後跑以及跑圓圈或八字型,以20公尺的距離當作是一個「8」字型的長度,做45度轉彎的繞圈跑,速度由慢而快,逐步完成功能訓練的目標。

足踝扭傷治療方法.jpg

  

 

中醫對於足踝扭傷觀點

      《內經》記載「諸筋者,皆屬於節」。古人將關節附近的軟組織叫做筋,實際上包含骨骼周圍的肌肉、肌腱、筋膜、關節囊、韌帶等。關節扭傷在中醫屬於「筋傷」的範疇。各種暴力或慢性勞損等原因所造成的筋的損傷,統稱為筋傷。

      《內經》曰:氣傷痛,形傷腫。中醫認為形傷可導致氣血運行失常,氣血凝滯,不通則痛,痛則不通。在《內經》時代(公元前 722~221 年)就有「肢節痛」、「骨痛」、「腳下痛」等記載。

      急性關節扭傷若延誤治療,遷延日久,則瘀血凝結、局部組織肥厚、沾黏、傷處氣血滯澀、血不榮筋,導致筋肉攣縮、疼痛、活動受限。風寒濕邪亦容易趁虛而入,衍生為風寒濕痺,造成關節痠痛、活動不利,日久不癒。

      中醫治療足踝關節扭傷,急性期可用外敷金黃散以清熱消腫止痛,加上彈性繃帶固定患處,阻止傷勢繼續惡化。據文獻記載平均使用約 4-5 日,即可消除急性軟組織損傷的腫脹疼痛感。內服中藥方面,可使用具有清熱、活血化瘀、消腫、理氣止痛的方劑,如:七釐散、當歸拈痛湯、舒筋活血湯等搭配使用。

      慢性期治療則可針灸、薰洗蒸氣、推拿整骨、外敷藥膏配合內服藥。首先針灸是根據患處循經取穴、局部取穴。常用穴位如下:在循經取穴方面有:血海、梁丘、陰陵泉、陽陵泉。在局部取穴方面有:商丘、中封、解谿、丘墟、太谿、崑崙。另外足背腫脹是:八風穴。

      薰蒸可溫散寒邪、活血化瘀、疏通經絡,增加關節彈性的作用。中醫在診察中,會以手觸診患處的骨骼肌肉,和另外一隻腳比較其排列位置是否異常。若關節有錯位(骨錯縫),則須考慮其受傷機轉、外力方向,依其骨骼排列位置矯正。對於局部組織肥厚、沾黏,患處氣血滯澀所導致的筋肉攣縮、疼痛、活動受限,施以推拿理筋手法,可達到活血化瘀、舒筋活絡、鬆解沾黏、軟化關節的作用,加速關節恢復原本功能。在針灸、薰蒸、推拿等治療後,外敷祛瘀通絡的藥膏,再增強療效。

      傷筋的病因,除直接暴力外,體質的強弱也是重要因素。中醫認為肝主筋,腎主骨,年老肝腎虧虛,或平素氣血不足者,筋骨失養,稍受外力撞擊,就易受傷,傷後也不易痊癒。根據患者體質、局部關節症狀辨證論治,開立內服藥,內外兼顧,以改善體質、鞏固療效。足踝關節痺痛患者常見的型態如下:

風邪阻絡型:

關節疼痛遊走不定,關節屈伸不便,處方用防風湯加減。

寒邪阻絡型:

關節疼痛以冷痛為主,痛處固定,平時形寒肢冷,疼痛遇寒加重,得溫則減,處方用疏風活血湯、小活絡丹等加減。

濕邪阻絡型:

關節不適以痠楚感、麻木為主,疼痛重著不移,處方用薏苡仁湯或除濕蠲痹湯加減;若是上述三型症狀混雜出現者,處方用三痹湯加減。

氣血兩虛型:

關節痠痛,在活動勞累後加重,可見體型較消瘦,面色蒼白,口唇、指甲淡白無華,平時少氣懶言,神疲倦怠,處方用八珍湯加減。

肝腎虧虛型:

筋骨拘急、痠痛,平時容易頭暈目眩,指甲乾枯脆弱,腰部膝部痠軟無力,甚至有耳鳴、齒搖髮脫的現象,處方用獨活寄生湯加減。

 

注意事項

1.受傷後就應該要保護腳踝避免惡化,暫時休息不要再運動了

2.當腳踝扭傷時,冰敷是第一要務,可直接用塑膠袋裝冰塊或用冰敷袋放置疼痛處,每兩小時做十五分鐘,至腫脹不再繼續增加為止。

3.用彈性繃帶自腳趾近端開始壓迫包紮,可防止出血、腫脹繼續增加。

4.三天後再浸泡熱水或改用熱敷。

5.一周之內最好都能把腳抬高。

6.一周後才恢復輕微活動,三周後才可轉動。

7.西方有句俗諺:「One sprain, always sprain.」,意思就是扭傷一次,一輩子都會常扭傷。如果扭傷後處置不當,更會增加重復發的機會。

 

總結

      臨床上遇到非常多足踝扭傷的患者,千萬不要覺得不太痛而延誤治療,造成未來反覆發作。

      總的來說,足踝關節急性受傷必須先排除骨折、神經血管損傷、韌帶斷裂等急重症。中醫的治療考慮患者體質及局部關節症狀,內外兼顧,在急性期,可利用針灸及推拿敷藥快速消腫,較嚴重的患者會搭配內服藥物,阻止關節扭傷惡化,在慢性期,則可以改善扭傷後遺症及減輕未來復發之機率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運動傷害 足踝扭傷 中醫
    全站熱搜

    李偉任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